Marc Spoelders: Homo Pedagogicus, a Contributor to Education for Wisdom and Harmony. A search for and a message of wisdom and harmony. Fernand Vandamme & Anne-Marie Cotton |
|
摘要
智慧与和谐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层面以及各种动态进程中。在本文我们对马克·斯布尔德教授在他的丰硕的教学生涯中所做的卓越贡献从这些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
我们尤为关注的是马克·斯布尔德教授做为一名教学创新者和推动者是怎样从多层面上促进动态和谐的。
|
|
Das Gewebe von Normen und Fakten und die universelle Fähigkeit zum Nachdenken eine pädagogisch bedeutungsvolle Betrachtung. Jan Dirk Imelman
|
|
摘要
要想区分规范化的教学实践与规范化的科学事实,这将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事实性的知识都已成为标准化了的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无论是经验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基于方法论原则。用这些原则规范化地限定哪一种方式适合于 “模仿现实的”研究对象,还是适合于阐述性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们日常思想(和与之不可分割的感知)也都成了标准化的概念。与此同时,人还具有超越这些科学规范化的和日常生活感知规范化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可否认人具有反思能力。这种理性是一个“人类学常数',即是人类的普遍性。那些认为理性不存在的人,是回避责任。人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有 ‘规范化的’感知和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勇于打破固有的传统观念。这给教育年轻人的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任务,我们教给他们的人类感知和思想都是规范化的。因此他们对有关“是”和“应该”的东西不应简单地用固有的传统观念来判断,而要永无止境地进行深刻思考。
|
|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lassic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Rereading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and Theodor Litt. Wilna A.J. Meijer |
|
摘要
阅读经典著作本质上是在新的背景下阅读它们然后重新理解它们的含义及其深远的意义。这篇文章是从这个意义出发重读经典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年至1841年)和西奥多·利特(1880年至1962年)的著作。在 “新教育”和新-赫尔巴特主义之间辩论的背景下重读赫尔巴特的著作,他转而成为反对严格的“循道宗”式的教育方式,而严格的“循道宗”式的教育方式正是新教育倡导者们用以对新-赫尔巴特主义的批判要点。在另一个所谓多元文化(和多宗教的)社会背景下读赫尔巴特著作。赫尔巴特认为学生进入学校是以补充经验和理念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反对培养片面性人才而要培养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并从中获得了新的启发。其次,在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辩论的背景下重读赫尔巴特。在一个启蒙时期的项目中康德作为后现代教育哲学家,提倡主体自治的理念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然而,赫尔巴特发展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可以实现的道德和自由理念并明确反对康德的道德和自由理念具有超然性和普遍性。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时间为基础的 – 它是一个时间问题。利特在他的思想理念中仍然确信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的历史意识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意识能够使他们保持一定的评判距离而不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干扰。可以这样说,利特把这种历史意识加入到了认识赫尔巴特在教育方面的时空理念。文章最后显示了利特和赫尔巴特在教育的时间问题上,尤其在强调解放思想以及对青少年的未来保持开放的重要性方面观点是一致的。
|
|
Metaphors and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Pieter Van Biervliet |
|
摘要
这个小型的有关教师对自己职业信念的探索研究,是为了纪念马克·斯伯德教授。作为小学教师培训的二年级的学生(比利时VIVES大学,托鲁特,比利时)在他们的实习阶段对131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比如对教幼儿园3岁儿童的教师和教6年级的教师。为了调查教师的信念,让他们提供一个比喻来表达教师的职业特征。对小学教师最常用的比喻是旅行比喻,例如:一个掌舵的船长,一位大世界的导游,指南针......当然所选的比喻随教师的教学年龄,性别,教学经验,教学理念(诸如以题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等方法)不同而不同。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想知道马克·斯伯德教授会选择怎样的比喻…
|
|